[展覽開箱] 故宮文物科技鑑識展2022 – 科學儀器在古物鑑定上的實際應用 EXPO Unboxing
故宮這兩年大力推廣科學鑑識的教育展覽,去年就曾在士林的科教館辦過一場互動展。今年又選在台中的文創產業園區舉辦另一場。因為展區位處台中,有些北高或海外的藏友未必能如期參加,東方森煌請出特派員進行簡單的開箱與介紹,讓無法前往的朋友也能略知展覽的內容。目前展覽還剩不到兩周的時間(2023年1月1日截止),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擇日前往參觀。
故宮的官網資訊https://www.npm.gov.tw/Exhibition-Content.aspx?sno=04013020&l=1
這次的展覽除了科普教育之外,也帶有一些互動機台。然而,台中文化創意園區的展區空間並不大,整體比較屬於靜態的展示,現場也沒有國寶文物的陳列。主要是以科學鑑識的推廣為主。
作為科學鑑識的教育,各種”定義”(definition)甚為重要。展場的隧道以文字介紹的方式概述了文物、有機物、無機物的定義。這個對於一般人來說或許不太重視,但對於科技文物鑑識則是一重要的基石。面對不同的材料特性,鑑定的手法與工具便會截然不同,而造成年代或歲月痕跡也截然不同。例如:一百年的黃金VS一百年的銅鐵VS一百年的木雕,三者在氧化、老化的表現上可能就會截然不同。百年的黃金可能黃澄如新,然而百年的木雕或許已經被蟲蛀咬、霉斑侵蝕致使幾乎腐朽殆盡。而銅鐵則可能帶有鏽蝕,卻仍有完整的形體。
再來,文物鑑識的流程是非常繁瑣的。因為目前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台儀器,是專門為了鑑定特定古董而被設計的,通常是為了更廣泛的科技目的而製造。因此,會有不同的分類與流程,讓鑑定過程更為完整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客戶送件到東方森煌,一聽到需要7~10工作天,會覺得怎麼會那麼久…事實上這個鑑定流程,就是為了確保鑑定的精準與安全。故宮如此,東方森煌亦是如此。
進一步看到,故宮針對不同的文物類目,會進行不同的儀器判斷。有些儀器是跨領域、跨文物使用的,例如XRF元素分析、FTIR紅外線等,這些在東方森煌也經常運用到。文物鑑定並非如大家在電影裡想像的,好像有一台儀器放進去就全部完成了。經常是需要不同技術、不同結果的交叉比對,這也是故宮鑑識、東方森煌以及歐美科技鑑識單位,都一致認同的地方。
有少數不瞭解科學鑑識的網友,經常會提到”碳14″定年鑑測,並以其為尊。但事實上,在這次故宮科技鑑識展之中,幾乎沒有提到碳14定年法。為什麼呢? 因為碳14鑑定法是需要取下文物本身當作檢測物,換句話說是屬於“破壞式”檢測。若是把國寶文物切挖一塊下來去鑑定,這樣的損害沒有人能承擔得起。此外,碳14定年法依照儀器的不同,誤差值在200~500年之間。因此許多較近年代的文物根本不適用。例如:大多老佛牌的年代是督製於50年~150年之間,使用碳14定年法是完全不適用的。更別提要把佛牌切下數克(gram)的質量,幾乎是直接摧毀了完整度。
接下來的展示空間,主要是展示儀器以及互動。上圖這張介紹版(常見文物材料分析技術),可見到故宮所使用的技術與儀器與東方森煌非常類似。兩者的重疊度約在65~75%之間。因為故宮尚有鑑定字畫、瓷器等項目,故需較多的儀器來支援。
互動區域有很多檢測的模擬,這部分也是展覽中比較有趣的地方。就讓我們賣個關子,讓各位藏友自己去發掘吧!!
故宮導覽影片
展覽地點:文化創意資產園區
地址: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
電話:04 2217 77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