斷缺的青銅小佛像,竟有80%藏家看不懂這件! 有效的古物鑑定要點 助你免於收藏爭議
這是一件東南亞形式的銅佛像,尺寸是58*29.6mm,重量35.7gram。有著典型泰緬古佛的形制,諸如:尖聳頂髻、簡易線條的底座(而非中式蓮臺)、高眼鼻的立體臉型等,都是泰緬古造像的藝術表現形式。 如果有一天在古玩市場裡,您遇到這件青銅小佛像,商家指出是來自滇緬的千年古塔,加持力十足,店裡只有一件。而當下開出的價錢也還算合理, 自己拿上手細看。初看特徵如下:皮殼滑順、銹色斑爛。頂髻的凸點磨損也錯落有致,底座左腳缺殘。而佛身袈裟、手足各有露出一部分銅胎,感覺倒也自然,沒有新仿件的賊光火亮
老佛牌藏家必看!簡單的模線實驗,揭露最基礎的效力真相!泰式權威鑑定在法律上屢屢挫敗的原因
這篇文章遲到了20年,應該在古佛牌和薩瑪空(Samakom)興起時,就要有人提出。畢竟這篇實驗是很基礎的科學邏輯。只要有了基礎的真相揭露,也就能夠避免現在佛牌市場的血流成河,也就能夠避免更多人受害。然而,正義或許會遲到,但永遠不缺席。 16世紀時,哥白尼(Nicolaus Copernicus)發表了《天體運行論》提出日心說(Heliocentrism),被羅馬教會及其信徒斥為異端邪說;到了21世紀,東方森煌提出了古佛牌的科學鑑定方式,也竟然被泰國協會及其信徒斥為笑話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,也總是令人感到惋惜。不論如何,真相總是越辯越明,人類也總會朝著更文明的方向邁進。 本篇文章透過很簡易的實驗,讓各位看見所謂的泰國權威的"模線鑑定"是如何形成。同時也可以證實,模線鑑定能夠達成的準度究竟為何? 首先,我們準備一個簡易的銅質模具,以及市面上品質較佳的韓國紙黏土。模擬百年前的方式,以手工的壓模,將紙黏土塞入模具裡,進行佛牌的製造。 脫膜之後,等待固化(或許等待開光),即是圖片上的五件圓形佛牌。這五件即視為師父親製的真品標本。因為是手工製作,所以主體大致是一樣的,但是其實因為手工之故,許多細節會受到手勁的力量、角度影響,帶來許多物體表現上的差異。 我們預設這五件佛牌真品(A~E),經過流轉之後,A、B兩件輾轉到了泰國鑑定協會的手裡,而C~D則流傳在民間。 泰國協會的專家,以這兩件AB真品進行歸納,整理出了兩個顯而易見的鑑定原則,第一個是上端牌肉要比下端來得突出厚實,第二個則是邊緣要彎曲,同時帶有龜裂紋路。 以這A、B兩件真品來說,以模線鑑定法的思維,歸納出這兩個原則並無不妥。確實顯而易見,也是兩件真品的共通特徵。 有一天,民間買家把自己收藏的三件真品送來協會鑑定。經過上述兩個原則進行鑑定之下;首先D佛牌直接被刪除,因為他的牌肉是側邊比較多,跟原則不同,而且非常明顯。以協會專家的傲慢習性,甚至還會嘲笑收藏家買了路邊的低仿品。 接著再以第二個原則(邊緣要彎曲,同時帶有龜裂紋路)來看,D及E佛牌,也緊接著被歸類為仿品。最後結局只有C成為了唯一個真品。結論就是三個真品,只有一個過關。本實驗顯示:模線法的準確率只有33%。錯殺機率是66%! 這實驗歡迎各位收藏家可以自行在家嘗試,或許細節略有不同。可能歸納的項目不同,或許出錯的位置不同,但終究可以得知一個結論:模線鑑定法不具客觀的鑑定效力。因為鑑定者是以主觀的方式歸納鑑定要點(如同實驗裡的1、2點),同時也在很有限的參考裡進行主觀歸納。主觀誤差就是模線鑑定的本質之一。而且,在百年前模具更粗糙,用料顆粒更不齊,所導致的差異會更多。在本實驗裡,已經讓各種條件甚為寬鬆,如果在實際的情況下,模線鑑定更是漏洞百出,最後鑑定的準度會比擲銅板更不準確。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年,泰國鑑定在各國法院、各級政府爭議裡,總是節節敗退。 行文至此,一些死硬派的薩瑪空支持者,或許會說薩瑪空的鑑定還有看牌肉,才不是只有模線鑑定。好的,在科學鑑定的精準元素分析之前,你確定還要繼續談牌肉?你們連紅銅、黃銅、多寶銅,眼睛都分辨不清了,確定要跟我們談牌肉嗎? *同場加映-帶Pantip薩瑪空(Samakom)卡的假牌事件升級,正式發函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協會:https://www.senhuang.org/govissue/ 長久以來的紛爭,若是理性的收藏家,到此也該要畫下休止符了。但為什麼紛爭仍然時有所聞?其實說到底就是『利益』二字。牌商當年賣出的薩瑪空權威牌,跟買家收取了高昂的價格,現在是真是假也變得難說了,畢竟其他人在法院節節敗退,泰國協會竟然也讓牌商直接變孤兒,幾近裝聾作啞。為了不被退貨,為了不被詐欺罪告上法院。各國牌商終究是要自保找出路。這種求生困境,我們都能理解,你們低調賣牌,我們也不多為難。但真相總會逐漸展現力量,事實上近期也有許多傳統牌商陸續斷尾求生,有的退款和解,有的乾脆退圈,令人不勝唏噓。也期望諸位能早日換走正路,以免日後爭訟纏身,名譽受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