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古玉術語揭秘! 故宮專家表示:「鈣化與鈣無關。」這真的嗎? Is that true about “Calcification” ?
收藏古玉領域裡向來有許多的術語,諸如:水銀沁、釘金沁、老土大
根據另文得知當年故宮可能是用紅外線光譜偵測得知上述的結果。然
首先,我們以一件龍首玉璜作為標的物(如上圖),此件有一處明顯「鈣化」的
我們將其以X螢光分析儀照射不同部位(失透鈣化處 VS.玉質原色處),並檢視兩處之元素組合有何不同。會不會失透處出現
不用久等,答案立馬為各位揭曉:上圖是兩處元素分析的結果報告,前者為鈣化處(A),後圖為無鈣化處(B)。
檢測之兩處皆未出現強酸鹼等人造化學殘留。至於我們所觀測的關鍵元素”鈣”(Ca),一處為8.97%,另一處為8.63%,兩者的鈣元素比例其實沒有顯著差異。若觀察整體的元素變異,事實上,鎂(Mg)元素的差異值還來到2.47%(12.59-10.12),遠高於鈣元素的0.16%(8.97-8.63)。若真要以元素變異來命名,可能要叫做『去鎂化』或許比較貼切(大誤)。不過,根據台北故宮之研究,這類白色失透現象可能與物理變化較有關係,也就是水(H20)和冰的元素組成是一樣的,但因為物理變化產生了顏色與型態的不同。玉器的白化現象更類似於物理性的變異,而非化學元素的大量增減。
東方森煌